捉妖记 (2015年电影)

票房

编辑

中国大陆

编辑

电影《捉妖记》在2015年7月12日于中国大陆进行点映,点映地点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27个城市的696个影厅中,共有106,407人观看,和点映场总体座位数116,569相比,整体上座率达95%以上[35]。

首天公映当日(即2015年7月16日)晚上9时30分,电影《捉妖记》以41.4%的全国电影排片,共57,239场次获得1.62亿人民币票房(加上点映和零点场为1.72亿人民币元)[36],创下当时的华语电影首日最高票房纪录(此纪录其后被电影《港囧》(2015)超越[37])[9]。此外IMAX公司也宣​​布,电影《捉妖记》于中国大陆216家IMAX影院开画,首周末取得了870万美元的IMAX票房成绩,成为经由IMAX DMR (数字原底翻版)技术转制的华语电影的首周末票房冠军,而《捉妖记》于首周的周六(即7月18日)取得270​​万美元的IMAX票房佳绩,此成绩打破了IMAX华语影片的单日票房记录,而《捉妖记》的成绩也超过了早先IMAX华语大片首周末票房的纪录保持者《大闹天宫》(2014)[38]。

《捉妖记》首周在同期上映的电影《煎饼侠》(2015)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的放映下,四天总共只上映了22万多场次,仍以首周场均78人,并以6.70亿人民币的成绩票房拿下了中国大陆一周票房冠军[39]。

《捉妖记》在首周表现亮眼之后,第二周时票房并没有变得疲弱,反而是票房比首周略有增长[40]。《捉妖记》次周在《煎饼侠》(2015)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的放映下,并非一家独大,共放映约36万场,占全国全部场次的不到三分之一[41];然而依靠场均53人的上座率,以7.07亿的票房成功卫冕中国大陆一周票房冠军[41]。此外,《捉妖记》上映了七天半,于2015年7月23日下午2时左右,累计票房正式突破了10亿元人民币大关[42],超越了9.74亿元人民币票房的《澳门风云2》(2015),并成为2015年第一部突破10亿票房的华语电影[13];《捉妖记》仅用11天,就打破了《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国产片历史总纪录[41]。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资金办消息称,截至2015年7月26日10时,电影《捉妖记》以12.68亿元人民币票房超越了2012年的《人再囧途之泰囧》12.67亿元人民币的华语电影票房最高纪录,成为了目前中国电影票房史上收入最高的华语电影[43]。

《捉妖记》在第三周面对其他新片如《王朝的女人·杨贵妃》(2015)、《谜城》(2015)的放映下,与同期上映的电影《煎饼侠》(2015)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一样在上映场次受到影响,第三周的放映场次因此缩减到约27万场[44];然而《捉妖记》的票房仍然势不可挡,第三周还有场均42人的上座率[44],并以4.27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再一次卫冕中国大陆一周票房冠军[44]。2015年8月7日下午,《捉妖记》官微发博称影片下映延期至9月16日[45]。电影在第四周中有多达11部新片上映下,《捉妖记》的票房和上周同比仅损失42%,以2.46亿元人民币拿下一周票房冠军[46],实现四连冠票房冠军[46],还成为了第一部20亿华语片[47]。

第五周因为“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影响,中国大陆全国都笼罩在沉痛的气氛中,票房大盘因而整体走低[48]。《捉妖记》在这周仍拿1.6亿元人民币,但是被《滚蛋吧!肿瘤君》超越,只拿下该周的一周票房亚军[49]。其后《捉妖记》在新片如《终结者:创世纪》(2015)和《结婚大作战》(2015)的上映下,票房及放映场次在上映的第六周期间缩减,取得1.16亿元人民币,并拿下该周的一周票房第四名[50]。《捉妖记》上映了58天,于2015年9月11日,其总票房正式打破《速度与激情7》(2015)在中国大陆创下的24.26亿的票房纪录,成为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票房总冠军[51]。

截至2015年8月27日,《捉妖记》的观影人次以达6525万人[52]。

至2015年9月13日,《捉妖记》总票房累积至24.35亿人民币[12]。《捉妖记》曾先后超过了电影《阿凡达》、《侏罗纪世界》、《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变形金刚4》和《速度与激情7》排到了中国内地市场影史票房第1位[53][54][55][47][51],其后该票房纪录被2016年上映的《美人鱼》打破。

《捉妖记》自首映天公映7月16日起,已经连续28天拿下中国大陆单日票房冠军[47][56],从7月16​​日到21日连续六天单日票房过亿[57]。电影继上映首天以1.62亿创下当时的华语影史首日票房最高纪录[47],7月18日以1.85亿登上当时华语影史单日票房冠军位置(此两个纪录其后皆被电影《港囧》(2015)超越[37])[47]。《捉妖记》分别用8天和24天的时间达到了10亿和20亿人民币的票房[47][58]。

上一届:《小时代:灵魂尽头》

2015年中国内地一周票房冠军第29-32周(7月13日—8月9日)

下一届: 《滚蛋吧!肿瘤君》

香港

编辑

在香港由安乐影片发行[59],并和中国大陆一样于2015年7月16日公映。虽然影片在中国大陆票房已经过十亿,但在香港市场,电影《捉妖记》面对着同期两部动画《小黄人大眼萌》与《头脑特工队》上映,影片首日在34厅上映170场[59]。周日获增场四分之一至35院上映逾210场,结果全日录得近万五人次,每场平均人次亦接近70[60]。然而,电影在港上映以2D为主之下[60],即使安乐自己的院线也不例外[59],结果香港首周四天票房约在341万港元(加上点映场为356万港元)[61],位列该周香港票房榜第4名[59]。《捉妖记》在两部好莱坞动画上映下,第二个周维持约130场放映[62],结果录得近九千人次[62],而累积11天的票房也冲破七百万大关[63]。至2015年8月31日,《捉妖记》在香港的累积票房为HK$10,297,490[64]。

评价

编辑

中国电影界曾为《捉妖记》研讨。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出版社曾主办一个名为“《捉妖记》:国产大片的新标杆与新世代的主题研讨会”[65][66],会中对于影片给予了充分肯定[66],认为《捉妖记》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影像的现代表述、故事内容和影像交融的美学诠释、真人动画奇幻特效制作技术等领域,为国产电影工业制作的标准提供了借鉴,提升了国产电影的创作自信[65][66];而《捉妖记》大胆的艺术探索和尝试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将极大地鼓舞国内电影创作者创作出更有品质的作品[66]。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明振江认为,《捉妖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令电影中对国电影产业具有里程碑意义“《捉妖记》题材上的创新在于人和妖的塑造上突破了一般电影题材和类型的定义,通过善良正义的萌妖形象,达到了全年龄层的受众覆盖,是一部合家欢式的电影”[67]。

英国媒体《BBC News》官网的一篇评论把《捉妖记》的票房成功归结于四点,分别是:超现实闹剧、功夫打斗、海外电影限制上映和争议性的结尾[68],称片中“宋天荫喂养胡巴的桥段是中国喜剧的典型代表”[68],并认为和周星驰2008年的的电影《长江7号》具有一些相似之处,“两部影片都设有一个幻想的喜剧题材,也有一个主角保护一个可爱的怪物,和皆融合了真人和电脑生成图像拍摄”[68]。BBC报导称,《捉妖记》票房之所以能这么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存在对外片的限制政策,每年只能有34部分账片在中国上映,以保护中国本土电影的票房,“而外片在中国的上映时间也通常会推迟,以便中国本土得到最好的市场,这种限制在夏天尤为明显”[68]。

公益放映涉嫌票房造假

编辑

2015年8月30日,有微博网友在网上对《捉妖记》在中国大陆提出票房造假的质疑,并附上截图说明电影出品方安乐影片旗下的百老汇院线给《捉妖记》进行了大规模的排片,时间一般为早场或午夜场,但上座率却达到百分之百,而且对于《捉妖记》这一部达120分钟的电影,甚至出现了在同一影厅每隔十五分钟就有新排场的情况,质疑《捉妖记》片方自己掏钱把影片的票房不断推高[69][70]

《捉妖记》官方微博即晚在2015年8月30日夜间发出官方声明作出解释。声明中称,安乐电影公司的确使用了片方付款的方式进行包场,但目的是进行公益放映,回馈给特定的观众群体进行免费观影;至于凌晨场次以及不到半小时就轮排的情况,则是因为总部与各地影院沟通时出现问题,“经查,因总部公益放映安排要求下达时,跟一些影院沟通信息不畅,导致部分影城排映出错。我们已经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并要求各地影院严格执行总部的公益放映要求。[71][72]”。

此外,《捉妖记》的票房事件也分别引起了CCTV-6电影频道旗舰栏目《中国电影报导》和国外票房网站的关注[73][74][75]。安乐影业经理张晗接受《中国电影报导》访问时解释百老汇院线和安乐影片是分别独立核算的,各一家百老汇影城都有自己销售的任务,并表示一般的影城接受这种包场的条件是保证你要采购至少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票影城才能留这个场次否则会损失很多受益,因此安乐影片要为《捉妖记》在百老汇院线公益放映也是需要去包场付费的[74]。而且院线必须提前出票才能给慈善团体,因而令网友在网上看到猫眼上《捉妖记》的场次中座位全部锁死的,并显示满座[74]。此外,张晗表示包场的所有票数,不管有没有人看,也会计算到入《捉妖记》的总票房之中,“因为每个影院的售票系统都是跟国家电局是有后台监控的。你卖出一张票都是要实打实的付出现金,我们(安乐影业)也是要交税的”[74]。而国外票房网站pro.boxoffice的文章中表示如果捉妖记夺下中国大陆市场影史票房冠军,可能需要打个星号[76]。

《捉妖记》的发行方承认,在《捉妖记》于中国大陆上映的59天中,最后15天里共为《捉妖记》赠票房为4042万,平均每天270万。根据《每日经济新闻》(National Business Daily)的计算,这些赠票几乎占到《捉妖记》那15天上映票房的全部[11][77]。

其后2016年4月央视新闻就《捉妖记》涉嫌造假报道,点名批评了2015年全国票房冠军《捉妖记》票房造假的丑闻。除了揭露《捉妖记》利用公益场次制造出约4000万的虚假票房,还有一位业内人士新影联院线前副总经理高军在视频中公开表示:票房注水已经成了电影行业的“潜规则”,称“很多影片买票房,很普遍”[14]。记者分别对参与当时公益放映的北京、杭州等地的多家影城进行了调查[78]。其中有一家杭州百老汇的戏院,开业五年,从没进入过全国票房百强。但在这次《捉妖记》公益放映期间,它六次成为全国票房第一,第一次发生在2015年8月28号,它的单日票房比前一天翻了近七倍[78]。其后记者参考一位业内知情人士,为记者提供了一份当天这家影城向主管部门提供的票房明细,揭发公益放映的电影被安排放在凌晨上映[78]。而记者在一个周六,选择了凌晨12点,实地走访了这家影院所在的购物中心,发现人流量都少,“这家购物中心晚上10点就结束营业了,凌晨的时候,整个购物中心只有两个出口,一个是马上大家要看到的万象城的南门,这是唯一电影散场之后,观众可以走出来的出口,另一个就是前面不远处的一个车库出口。当天凌晨,这家购物中的两个出口,几乎没有人和车辆进出。之后的十天里,记者依旧在这个购物中心门口进行蹲点调查,从凌晨12点到3点。发现无论是南门出口,还是车库出口,人流量都少的可怜”[79]。但是根据影院上报的票房数据,这多安排出的凌晨场次,不仅场场爆满,而且上座率要达到108%。也就是说每100个观众中,就有7、8个是站着看完这部将近两个小时的国产大片[78]。其后深圳晚报就央视新闻的涉嫌造假报道采访了数十位电影发行、宣传、电商、第三方票务网站、深圳影城经理,他们一致表示:“制造虚假票房并不是普遍现象”,“去年的票房榜是可信的,最多有10 %偷了,而且《捉妖记》即使后面有泡沫,其本身依然是一部20亿+级商业大片。”[14]